古筝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属于弹拨乐器。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艺术感染力深切,深受人们的喜爱。
古筝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最早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司马迁《史记》中的《李斯列传·谏逐客书》。最初流传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一带,所以又名秦筝。经典的名曲有《渔舟唱晚》、《出水莲》、《高山流水》、《汉宫秋月》等。
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古筝的形制也发生了多次变化。由先秦时期的五弦筝发展为汉代的十二弦筝,进而为隋唐的十三弦筝,明代增至十四、五弦,目前全国统一规格的S型21弦筝是1958年由上海民族乐器厂试制成功的。
由于古筝的形制改革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使得表现现代题材的新曲目不断涌现,古筝的演奏技法也日益丰富。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何宝泉教授便设计了蝶式筝,它既保留了传统五声音阶的音位排列以及一切传统古筝演奏技法,也可以用新技法演奏十二半音体系的作品。
筝的演奏形式十分丰富,包括独奏、重奏、合奏、伴奏、协奏等,独奏是最为常见的演奏形式。而古筝作为伴奏或重奏乐器常与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共同演绎音乐作品,它与现代乐器以及乐队的结合也能呈现出的让人耳目一新的演奏形式。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乐曲以越剧曲调为素材而创作,悠扬婉转,勾勒出了江南的秀丽景色,如诗如画。
作曲题材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禹治水。全曲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古代民众在大禹的带领下与洪水搏斗,及开山挖道的治水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