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盎然的校园里,一群少年从容自信地穿梭于图书馆、钢琴房和科技创新实验室,他们眼中闪耀着光芒,身上彰显着“武外人”特有的气质。
“武外人,还是要有点样子的!”2025年秋季的开学典礼上,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樊彬校长目光坚定地向全体师生提出这一核心要求。这句简洁有力的话语,凝聚了学校二十年来教育追求的精髓。
2025年对武侯外国语学校而言具有特殊意义,这所武侯区“天王级学校”迎来了建校二十周年的重要里程碑。
从2005年创校至今,武侯外国语学校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丰硕的教育成果,从成都教育领域悄然崛起,跻身成都市同类优质学校前列。
时光倒回2005年4月,四位怀揣教育理想的热血青年在二环路一家名为“圣天露”的茶楼里召开了第一次碰头会,开启了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的光荣旅程。
其中之一的樊彬校长,此前已参与过嘉祥锦江校区的创建,并帮助其取得了重点率84%的历史性辉煌。
没有“傍名校大款”的武侯外国语学校,从此走上了一条自主发展、悄然崛起的道路。
历经两次大搬迁,学校的硬件建设及设计理念反而因此获得难得的提升机会。如今占地近百亩的校园,建筑面积30亩,绿化面积是建筑面积的两倍还多。
在武侯区优质初中的排名中,武侯外国语学校位列全区第三,仅次于西川中学和西川实验学校,评级达到1.5级,评分8.63分。
2025年,学校更成为成都市指标到校分配中的“大黑马”,斩获5个市指标,成为获得市指标的7所民办学校之一。
家长们评价武侯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很有责任心”的学校。除了成绩外,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尤其是身心发展都照顾得很到位,学风纯正 。
从一年级到初三,学生每周都有一节阅读课被纳入正式课表。学校的图书馆设计成咖啡吧式的优雅环境,是师生们最爱去的地方。
一位从一年级读到初三的学生,在校期间可连续九年享受系统性阅读训练,知识储备极其惊人。
与此同时,学校自2005年开始设立钢琴必修课,至今已有二十年。学校配置了50余台练习钢琴、2台三角钢琴,并配备了10余位专业钢琴老师。
在三年级结束时,学校还会为每位学生举办集体钢琴结业典礼,为他们的三年音乐之旅画上完美的句点。
武侯外国语学校独创的“32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重新定义了教与学的关系。
“3”即正课开始前3分钟交给学生回顾或探究;“2”即课中至少有2次学生活动,包括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5”即课堂结束前5分钟回顾,引导孩子对思维过程进行复盘。
“325课堂表面上限制了老师的‘讲’,实际上更符合教育规律、心理学规律。”学监彭红玲如是说。
这一模式改变了教师的备课习惯,使他们从思考“我先讲什么再讲什么”转变为设计“先让学生做什么再让学生做什么”。
在武侯外国语学校,每个班级都建有班级成长记忆二维码,记录学生每一个高光时刻。
这项创新的发起人罗琴老师表示:“当我们离开学校很多年后,还能通过二维码清晰地记忆一切有关青春的故事,这应该就是幸福吧。”
更特别的是,即使毕业后,这个二维码也不会停更,学生们在高中、大学乃至工作后,仍可继续上传照片、视频,使班级记忆不断延续。
2025年5月,学校举办的“5·25心理健康日”活动,再次体现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深切关怀。活动设置了“玩偶抱一抱”、“涂鸦墙”和“发泄柱”等互动区域,帮助学生理解情绪、表达情绪和调节情绪。
武侯外国语学校的师资稳定性在民办学校中实属难得。从办学至今,每年教师离职人数控制在5人以下。
教师队伍稳定的背后,是学校对教师发展的全方位支持。除了到国内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外,每年有三分之一的老师,还有机会到国外去交流学习——且不占用老师们的假期。
2018年,学校还首期筹集了1000万元的教师退休基金,奖励在武外工作满10年以上年满60周岁的一线教师。
学校第一届毕业生中就出了一位清华学子次仁卓玛,该生小学和初中均在武外就读。 紧随其后,薛晓东、任博文等武外学子陆续考入清华大学。
励志学姐王彦七,心中一直有个清北梦。在武外打下坚实基础后,她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今年5月更是梦想成真,拿到了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书。
从武外进入四七九等市内顶尖高中,再到清北、剑桥等一众国际知名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
行走在武侯外国语学校的校园里,精心设计打造的园林早已花木繁茂。孩子们在课间不是机械地做操,而是快乐地游戏——学校特意将大课间设计成“玩”的时间,让童年不仅有书香,还有笑声和美好回忆。
那位曾在开学典礼上喊出“武外人,还是要有点样子”的樊彬校长,常说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学校的教育对学生影响最深的,是学校办学理念对学生终生的影响。”
二十载耕耘,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证明了一点:素质教育与应试成绩并非对立,在注重阅读、艺术、、科创、心理健康的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不仅拥有快乐的童年,也能在人生的各类考场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