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举办之后,组委会经过精心策划与周密筹备,今天,我们欣然宣布:2025年8月16日至22日,第二届 “剑桥中国音乐文化节” 将盛大举行,再度与大家相约今夏。
2025第二屆剑桥中国音乐文化节是由剑桥华人社区中心、剑桥琴社、剑桥大学华乐团联合举办的大型公益文化活动,本届音乐节旨在展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精髓,将以音乐为媒,深化中英文化艺术交流对话。
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来自中、日、德等国的音乐演奏家及团队前来助阵,有琴屆当代著名古琴斫琴家倪诗韵,有著名青年古琴、古筝演奏家:成红雨、邓丽珠、张娜、倪羽朦、刘子博,有师承于当今古琴泰斗吴钊老先生的王玉娟和林辰宇,还有著名青年钢琴家李劲锋教授和郭鑫弈夫妇、二胡演奏家张鹤等。他们将远道而来与英国本地演奏家们联袂,携手为英国当地的中外音乐文化爱好者们带来一场难得的盛会,让观众近距离领略大师级的专业演奏风采。音乐节期间,中外朋友们还将有机会与名家面对面学习交流,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国音乐与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
剑桥华社主席孙伟博士/剑桥市市长 Dinah and Adam Pounds夫妇/剑桥琴社社长史杨
剑桥大学华乐团、剑桥琴社、中英乐团、倪琴、摩诘琴院、四川省蜀派古琴艺术中心、秋籁居、無弦琴社、西安博古琴轩、北京蘭幽学堂、日本鹤翔二胡乐团。
感谢《欧洲时报》英国版、China Minutes、《中华时报》等各大媒体的关注与支持!
音乐节期间将分别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礼拜堂、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姆学院音乐厅举办 ”华乐之魂“ 大型音乐会,之后将北上去参加享誉世界的年度 “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并将在位于市中心的历史悠久的爱丁堡圣卡斯伯特大教堂举办 ”华乐之魂” 专场音乐会。
音乐节还非常荣幸为英国的琴友们和古琴文化爱好者请来著名古琴斫琴家倪诗韵老师与其爱女--青年古琴演奏家倪羽朦,父女俩将在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姆学院举办专场古琴讲座,展示名家古琴“倪琴”,讲述制作七弦琴这一远古而来的故事。
音乐节将于8月17日举办大型公益活动“中国音乐文化艺术日”,为当地民众和孩子们带来一个趣味横生丰富多彩的传统中国音乐、文化和艺术接触并参与其中现场体验的机会,艺术家团体不仅会带来乐器表演,还将呈现中国绘画、书法、茶道、非遗剪纸、中国美食和传统服饰等多元艺术形式,与本地社区家庭展开深度互动。
同时还将举办“中国音乐文化讲坛“,特邀参加音乐节的演奏家与英国当地音乐文化研究者一起分享探讨,相互交流。
在剑桥期间,专程来英国的名师们还将为音乐爱好者们开设古琴、古筝、二胡、钢琴等乐器的名家见面座谈会及名师课,难得机会面对面与名家探讨学习,敬请关注后续发布具体时间及课程详情。
剑桥琴社创办人/社长,剑桥中国音乐文化节创始人,剑桥华人社区中心副主席,剑桥华人中心学校校长,海外中华文化传播使者。致力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热衷于教育、中国古琴艺术及传统文化等公益事业,在英国积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及音乐艺术。
剑桥琴社创办于2019年,致力于为华乐爱好者构筑一个研习交流的雅集空间,滋养社区文化生态,以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为宗旨,弘扬中华传统音乐瑰宝。琴社承蒙海内外琴屆前辈琴家老师们倾囊相授,琴友們情怀相契,勤勉习琴,既在丝桐间精进技艺,更以琴会友,通过公益演出、文化艺术活动等多元形式,让千年清音回荡英伦,屡获中外观众赞誉。
剑桥琴社感谢各界的厚爱与鼓励,琴友们将不负众望,努力将年度剑桥中国音乐文化节淬炼为海外文化名片,持续推动中华雅乐在英国生根绽放。
史杨、王琦、李志昕、简春梅、孙冬、杨静、窦涛、吴颖蕙、陈佩佩、孙丽娟、Katherine Cui、Cecilia Hu、 Tony Yang
倪诗韵、倪羽朦、成红雨、邓丽珠、张娜、刘子博、子曦、林辰宇、王玉娟、张鶴、李劲锋教授、胡英 、张尚飞、张婧怡、王若华、周文婷、李婵、张海英、马叶馨、曾丽娜、赵希瞳
剑桥大学华乐团 CUCOS、剑桥琴社、中英乐团(Sino-British Concert)、倪琴、摩诘琴院、四川省蜀派古琴艺术中心、秋籁居、無弦琴社、西安博古琴轩、北京蘭幽学堂、日本鹤翔二胡乐团
当代著名斫琴家,梅庵琴派传人,师从梅庵琴派国家级传承人王永昌先生,现为江苏省古琴艺术(梅庵琴派)代表性传承人,任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古琴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同济大学古琴研习基地主讲教授、古琴选修课程负责人。经常应邀参加国际、全国古琴学术研讨会,应邀出演国际、国内古琴名家音乐会等,并出访美国、意大利、新加坡、法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古琴演出及举办讲座。2018年参加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新百年梅庵元年古琴音乐会”和美国巡演演出。其斫琴有成就,所制古琴世称“倪琴”,2006年,中国乐器协会民族乐器分会授予倪诗韵“古琴制作名师”称号;2016年,中华文化促进会授予“中华木作大师(古琴制作)”称号。
青年古琴演奏家,上海市非遗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同济大学古琴教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古琴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琴会副秘书长,南通古琴学会副会长。自幼随父亲——省级梅庵琴派非遗传承人倪诗韵学琴,201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专业,师从当代著名广陵派琴家戴晓莲教授。于2011年7月参加广州国际第二届中国器乐赛,获得古琴专业银奖。任“白玉兰”国际音乐节国乐竞演大赛古琴组评委(2023、2024两届),2024年任“海路丝韵 古琴观澜”海口古琴艺术节展演评委,2025年任大湾区古琴艺术周展演评委。2024年9月受邀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CCTV4、央视文旅直播平台推介古琴非遗。先后受邀出访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新加坡、法国巴黎、意大利佛罗伦萨、马来西亚等地,进行国际间古琴文化艺术的演出和交流。
旅德古琴家,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东布洲驻地艺术家。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古琴本科专业,师从父亲广陵派古琴家、作曲家成公亮教授。
成红雨7岁随父习琴,继承了成公亮先生“西为中用,美美与共”的琴学之道。后旅居德国,曾在奥格斯堡大学、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研习西方音乐,融汇中西技艺,逐渐形成独特的多元风格。其演奏讲究色彩的丰富变化,细腻与豪放并举。原创古琴作品多次获得金奖、一等奖,并入选德国唱片评论奖最佳世界音乐目录。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所授学生曾多次获得国际古琴专业组决赛佳绩。
摩诘琴院由琴人邓丽珠、宋文庭主理。“摩诘”之名取自梵语“维摩诘”之省,及诗佛王维之字,为表求琴道中正清静之意。琴院致力于传统古琴的教学与传播。集蜀派古琴曾成伟、俞伯荪两大脉系之长,续百年之传承,融合专业教育与古琴文人传统。培养了一大批古琴爱好者,在“弘琴杯”、“白玉兰国乐竞演大赛”、新加坡“南风杯”等古琴赛事中屡获佳绩。琴院传脉于川内各地外,亦布于日本、美国、山西、山东、云南等处传琴,有力地推动了古琴艺术在国内外开枝散叶。琴院成功举办了“泠泠七弦上”“丝桐清韵”“剑南琴韵”“琴作舟楫”等多场古琴专场音乐会,多次为国内诸多学校、社会组织及企事业单位举办古琴讲座、雅集。数次参与录制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安徽卫视等古琴节目。以承琴以道、课业精诚为训。
邓丽珠院长这次将亲自率领摩诘领琴院的优秀老师和琴友们:张尚飞、张婧怡、王若华、周文婷、李婵、张海英、曾丽娜、马叶馨等前来英国参加本届音乐节,助力剑桥琴社在海外传承古琴,推动弘扬古琴音乐文化。
邓丽珠,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古琴学会秘书长,四川省蜀派古琴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四川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硕士,导师曾成伟教授,并同时受教于上海音乐学院戴晓莲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外聘教师、成都摩诘古琴院社长、民建会员、蜀派古琴成都市区级非遗传承人。曾受不列颠美学学会邀请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作学术报告及演出,作为四川省代表团成员赴白俄罗斯、克罗地亚参加庆祝国庆及中克建交等文化交流活动并演出。多次赴英国、日本等国演出及学术交流,将古琴文化带出国门。是古琴文化坚定有力的推动者。
無弦琴社:無弦琴社成立于2008年,由蜀派古琴第七代传承人张娜老师创立。無弦琴社基于中式文人审美,教授以古琴古筝为主的传统文化与技艺,推崇非功利的学习态度。琴社认为弹琴是一种生活方式,师生共同以琴筝为原点延展深入传统与艺术的种种乐趣,探索着心手相应,知行合一的可能。
张娜:蜀派古琴第七代傅人(师从曾成伟先生)、中國琴會理事、四川省川派古琴協會常務理事、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國琴會古琴比赛評委、無弦琴社創始人。
西安博古琴轩馆长,青年古琴演奏家,中国琴会理事,西安琴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师承中央音乐学院博导赵家珍教授,中国弘琴杯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第一名,全平台粉丝超过60万。全国多城市巡回演出及受邀出访世界多国演出及艺术交流,2013年起从事古琴教学,创办西安博古琴轩及上线子博古琴网络课程,课程选入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教授学生2万余名,学生遍布海内外,广受好评。
师从子博老师,子博古琴主讲教师,中国琴会会员、西安琴会理事,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艺术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古琴进校园指导教师、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古琴辅导教师,市老年大学主讲教师,国家高级茶艺讲师。致力于中国文人传统美学教育,以琴与茶启发与助力当下生活。
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硕士,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琴歌艺术”指导教师,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古琴公益基金发起人,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古琴专委会会员。古琴师承古琴家、音乐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吴钊先生,系统学习传统古琴演奏及古琴文化。
北京蘭幽学堂创始人、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古琴文化艺术公益基金发起人,国际古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古琴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工作,多次策划、组织国内外古琴演出、展览及赛事活动,并为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古琴名家举办师承教学、名曲教学等课程。古琴师承于古琴家、音乐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吴钊先生。
青年二胡演奏家,作曲家,以其融合传统与创新的独特艺术风格享誉业界。活跃于全球音乐舞台的文化使者,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海外)理事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海外)理事,敦煌杯全日本二胡大赛专业评委,同时担任日本鹤翔二胡乐团艺术总监和NPO法人日本二胡振兴会理事,在推动中日文化交流与二胡艺术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出生于北京显赫的音乐世家,自幼浸润于浓厚的艺术氛围。六岁起,师从中国国家广播民族乐团原乐团首席、其父张连生先生,奠定深厚二胡功底。十岁时即在北京音乐厅首次登台演出,展现非凡天赋与舞台魅力,被誉为“乐坛新星”。
2003年移居日本,并以专业最高荣誉毕业于日本大阪艺术大学,其学术成就与艺术实践均获高度认可。至今已发行11张备受赞誉的个人音乐专辑,并创作发表11首广受好评的原创作品(可在Amazon Music等主流平台收听)。其作品以其深刻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创新风格,深受全球听众喜爱。2021年,其音乐专辑更是在iTunes Store “世界音乐”分类中荣登日本专辑排行榜第11位,这不仅彰显了其卓越的艺术水准,更印证了其在国际音乐领域的广泛影响力和认可度。
在日本开创性地创办了首屈一指的二胡艺术学院,并担任院长。同时兼任日本鹤翔二胡乐团的音乐总监,通过创新教学与高水平演出实践,积极致力于二胡艺术的国际化普及与传承推广,培养了大量优秀二胡人才,为二胡艺术的国际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
迪娜·庞兹(Dinah Pounds)曾就读于伦敦音乐学院并获得长笛演奏院士资格,她的音乐之路始于沃尔瑟姆森林区充满活力的音乐教育体系。她曾担任多支伦敦乐团的首席长笛,目前活跃于剑桥大圣玛丽学院乐团。迪娜在伦敦和剑桥多次以独奏家身份登台,近期参与了罗姆西音乐项目(Romsey Music Project),并与丈夫、作曲家亚当·庞兹(Adam Pounds)共同享有一生的音乐旅程。
Adam Pounds,英国作曲家、指挥家及音乐教育家,生于伦敦东部沃尔瑟姆斯托。曾就读于伦敦音乐学院和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后在剑桥大学三一堂学院获得音乐教育硕士学位。Adam Pounds 创立了多个音乐团体,包括沃尔瑟姆森林的纳尔逊管弦乐团和剑桥大圣玛丽学院乐团。Adam Pounds 的创作风格以叙事性和强烈的音乐画面感著称,代表作品包括《盖尔三部曲》、《节日序曲》、《北方风景》、第二弦乐四重奏以及歌剧《Syn》。他还广泛创作室内乐和声乐作品。2021 年,他在疫情期间完成了第三交响曲,由伦敦交响乐团录制并于 2024 年发布,获得高度评价。第四交响曲于 2023 年完成。
李劲锋,剑桥大学电子工程博士, 钢琴家。擅长即兴创作/编曲/演奏跨时代感的中国音乐,其音乐自媒体: Cambridge李劲锋,全网关注者超过125万,播放量超过3亿。在海内外即兴编曲演奏家乡音乐十五载,以钢琴为载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曾获澳门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金奖、海泰杯国际非职业钢琴比赛青年组国际亚军。多次受邀在伦敦威斯敏斯特中央大厅、伦敦Princess Alexandra Hall、伦敦市政厅、皇家音乐学院 the Dukes Hall、剑桥Corn Exchange、West Road Concert Hall、武汉琴台音乐厅等国内外知名音乐厅演出,任剑桥大学沃夫森学院及休斯大厅音乐会钢琴家。原创钢琴曲代表作有:《The last minute flight》《扎心老铁》《钢铁银河广场》《梦回东山坡村》《宇称不守恒》《硅基生命》《室温超导》《誓的三重境界》《恒星文明引领者》《太阳风暴》《量子纠缠》等。开设主讲北京理工大学选修课《钢琴表达艺术欣赏与科学探索》。在科技、钢琴、公益等领域均有原创性贡献,被人民网、中国日报、扬子晚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南方都市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报业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央广网等官媒报道。
郭鑫弈,中英乐团(Sino-British Concert)的创始人,以即兴的东西方融合风格而闻名。她一直在标志性场所举办独奏会和演出,包括威斯敏斯特中央大厅、皇家歌剧院、伦敦圣詹姆斯、剑桥Corn Exchange和地拉那国家歌剧院(新中国成立74周年国事访问独奏音乐会)。
鑫弈的融合音乐风格在中国和欧洲引起了广泛的观众和媒体的关注,包括中国环球电视网、英国广播公司和地拉那外交频道等。音乐大师扎尼·西科评价她:“一位作曲家兼钢琴家,以真诚、谦虚、带着对公众的热情来展示她的作品,她的另一个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她表现的不仅仅是钢琴的精深技艺,而是试图向观众传达内心细腻的情感。” 著名的线下音乐活动包括女王白金禧年庆典、40周年“环球之旅”音乐会,“可遇不可求的事“原创作品音乐会以及举办并主演2025年春序新声·中西对话音乐会,中国驻英大使郑泽光和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出席了音乐会。
除了线下音乐会活动外,她的原创作品(光、慕尼黑站、挽歌等)和重新构想的经典作品(葬花吟)及为女王白金禧庆典编创的作品(神探夏洛克遇见珠江情满)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单曲的观看量超过30万次。管理的钢琴自媒体频道拥有80万+粉丝。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学士。深圳市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国务院侨办海外师资班音乐导师,华夏艺术中心声乐导师,省一级学校骨干教师及专家库成员,深圳市少年官音乐及语言艺术导师,深圳市华夏民族管弦乐团独唱演员等。从教20多年,辅导学生多人被国内外音乐院校录取,个人及指导学生获国际国内音乐比赛的各种奖项百余项,获多项优秀导师奖,也曾率合唱团多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和演出。目前在香港担任声乐导师和少儿基金会艺术总监。本届音乐节胡英将带来琴歌演唱。
创立于2007年是目前欧洲最大的学生华乐团组织,包含民乐乐器部,西洋乐器部以及幕后编曲团队。人音乐专辑,并创作发表11首广受好评的原创作品(可在Amazon Music等主流平台收听)。其作品以其深刻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创新风格,深受全球。
感谢著名古琴斫琴家倪诗韵老师专程远道而来,为我们讲述太古遗音古琴的故事。倪老师将于8月17日下午2:30-3:30在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姆学院音乐厅为琴友们举办专场讲座-- “古琴制作的音色问题和倪琴”,还带来了名家琴“倪琴”展示。让琴友们在英国也有此难得的机会现场聆听斫琴家关于古琴音色的专业讲解,还能有缘亲手抚雅致的“倪琴”,亲耳欣赏传说中悠扬的“倪琴”音色。
8月17日上午9:30-12:30,将举办中国音乐文化日活动,为当地民众和家庭开办中国音乐、书法及国画、艺术剪纸、中国茶道、中国民族舞蹈等传统中华文化艺术展示及工作坊,还有中华美食、汉服秀及艺术闪拍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供一个愉悦的传统文化艺术趣味体验和了解中国音乐及中华文化的机会。
同时还将于8月17日上午10:00-11:30 举办音乐文化讲坛:中国音乐及文化师者及研究者们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分享中国音乐及文化,讲坛题目如下,欢迎大家来参加。
王玉娟:“文化传承 公益先行——公益基金视野下古琴艺术传承的可行性研究”
(Julia Lovell,作家、翻译家、英国学者、伦敦大学学院(UCL)教授):
特邀嘉宾著名古琴、二胡、钢琴、吉他等中西乐器演奏家,来与音乐爱好者们交流座谈,为大家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与名家面对面聊聊学习不同中西乐器的体会,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传经授艺,欢迎音乐爱好者前来取经。并且受邀来参加音乐节的琴家老师还会为不同级别的琴友们开办名师课,让大家在剑桥也有机会得到名师亲自授课指导。详情咨询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