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2025年暑期档最具文化价值的动画作品。这部由《长安三万里》原班人马历时四年打造的动画电影,以蒲松龄夜探兰若寺为主线,“一寺一树一井”为轴,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东方志怪宇宙
叙事创新与美学突破交织,东方志怪在银幕重获新生。《聊斋兰若寺》最引人注目的创新在于其“1+5”的篇章式叙事结构。影片以兰若寺古井为意象枢纽,通过蒲松龄被两只精怪拖入井底评判故事的主线,巧妙串联五个独立篇章,既保留了原著短篇集的文体特征,又赋予散点故事以整体性。这种设计暗合中国民间“说书”传统,让观众仿佛置身茶馆,体验多元情感冲击。在视觉表达上,影片创造了“一章一风格”的美学奇迹,《崂山道士》采用毛毡动画,千万根毛发的细腻呈现与唐风霓裳的飘逸结合,《画皮》以宋画美学为蓝本,工笔重彩的压抑色调包裹婚姻批判,《鲁公女》则构建幽冥诗境,单帧渲染长达220小时的彼岸花场景,堪称东方死亡美学的集大成者。这种多元风格的和谐共存,标志着中国动画正摆脱西方范式桎梏,形成独具特色的“东方奇幻现实主义”美学体系。
天人合一哲思流淌,生命共同体在光影中显影。影片深刻展现了东方哲学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将天地万物视为有情的生命共同体。在《崂山道士》中,云雾缭绕的仙境并非遥不可及的神域,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莲花公主》则通过蜂国生态的微观呈现,揭示了大千世界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这种生命观超越了简单的生态保护意识,更蕴含着对宇宙间一切存在价值的平等尊重无论是《聂小倩》中飘零的孤魂,还是《画皮》里执念未消的妖魅,都在光影交织中获得了人性的诠释与救赎。影片通过“毛毡质感遇见宋画山水”的美学碰撞,将“道法自然”的古老智慧转化为可感可触的银幕诗篇,让观众在视觉奇观中体悟东方文明对生命本质的深邃思考。
数字技术激活文化基因,传统美学完成当代转译。影片通过顶尖动画技术实现了对传统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在《崂山道士》中,毛毡材质与道教方术相结合,创造出独具民族特色的“穿墙”奇观,单帧55小时的渲染耗时让每一缕毛絮都带着手工温度。《鲁公女》精心设计的黄泉意象忘川河、彼岸花、黑白无常与孟婆汤,将中国冥界观念转化为肃穆而不失诗意的银幕体验。这些场景并非简单的视觉堆砌,而是建立在对民间信仰体系的深度理解上。影片配乐同样可圈可点,巧妙融合传统民乐与现代音效:古筝的清脆、古琴的悠扬与电子脉冲碰撞,在不同篇章中完美契合情节氛围。这种技术始终服务于文化表达的原则,使《聊斋兰若寺》既呈现震撼的视听奇观,又保持了东方美学的精神内核。
《聊斋兰若寺》深植于《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的文学内核,以“情至极处可通鬼神”的浪漫哲思,展现了东方文化对生命本质的独特思考,为观众打造了一次悲喜交集、沉浸新奇的东方志怪之旅,更让世界领略到独树一帜的“东方奇幻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