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在年轻群体中掀起“国潮风”。不少“00后”“10后”在短视频、直播中感受戏曲唱腔、品味曲艺音韵。作为长期耕耘在文艺领域的学术理论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文科一直关注传统艺术的传承传播与繁荣发展问题。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日前,吴文科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他关注弘扬传统艺术相关话题,他希望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推动传统艺术的传承传播与繁荣发展。
“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口传心授、师徒传承等方式,传承范围有限,传播渠道狭窄,甚至面临断层风险。”吴文科在调研中关注到,随着市场萎缩,整体收入下滑,传统艺术行业相较于其他行业缺乏竞争力,难以吸引大量优质人才进入。
短视频行业的快速发展,让传统文艺行业获得新的增长机遇。“很多地方的文艺院团开始选择线上展演,通过直播等形式,扩大传统文艺表演的范围及影响。”吴文科说道。
据他透露,过去一年,仅抖音平台的演艺类直播总场次就超过1.01亿场,同比增长33.74%;3446名文艺院团演员在直播间带来23万场演出;有超过220家省市、基层的文艺院团在抖音直播演出。
吴文科在调研中发现,古筝、二胡、琵琶等乐器,黄梅戏、越剧、豫剧等戏曲,粤曲、相声、陕北说书等曲艺类传统艺术的直播如火如荼。从业者在直播间分享技艺,观众数量远超线下剧场人数,收入远超线下演出,这激发了从业者的创作热情,坚定了他们的传承信心。
“原本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传统艺术品类,通过直播平台的整合后,正呈现出以‘星星之火汇聚起燎原之势’。”吴文科认为,大众通过直播享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体验到了更多传统艺术文化的优质内容,为此类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的文化扩大了受众群体,有利于拉动传统文化相关产业的就业。
如何更好地利用直播和短视频等手段赋能传统艺术行业?吴文科认为,支持专业院团做“压舱石”,让高水平的剧团、乐团、曲艺团和歌舞团开展常态化的直播演出,并鼓励知名艺术家积极参与,引导传统艺术大踏步走向大众;鼓励年轻演员当“轻骑兵”,使他们通过直播锤炼能力、提高水平、扩大影响。
在吴文科看来,还要积极引导个体业者做“艺术家”,做专做精直播表演,矫正许多直播内容的碎片化和浅表化弊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发挥社会效应,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推动教育机构当“孵化器”,开设直播专业,编写相应教材,培养相关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