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与古琴有什么区别?古琴是什么?我们知道钢琴,知道小提琴,知道古筝,也知道琵琶,确认有流传了数千年的古琴在我们生活中愈行愈远。旨在仅有的一个小圈子里,少数琴人在竭力传习,才不至于让中国古琴艺术的传统中断。不可否认,古琴已较少在公众场合出现,人们对其熟悉度和重视度已经很低,多数的人完全不知道古琴为何物,或者把古琴和古筝混淆,更不要说琴学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传统文化了。
首先,是琴自身的原因。中华民族的宽容、谦逊、崇尚自然等精神品质和古琴清和淡雅、超然物外的特质想通,于是古琴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内涵,而不仅是一种使人舒心的乐器。对于一些普通人来说,古琴被视为雅器,是神圣之物,自然与世俗的生活隔离开来,曲高和寡,只能孤芳自赏,如此更不利于琴乐的普及。
再者,古琴的艺术风格体现的是“静”“和”的美学特点,需要鼓琴者与听琴者都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思想高度和艺术品位,才能感悟琴音之间的内蕴。有人说古琴难学、易忘、不中听。如此也是,古琴不如其他乐器那么悦耳,不能满足人们对音乐的娱乐性需求,甚至与现代大众的音乐审美情趣有所脱节,导致喜琴者少之又少,并多为自娱自赏。古琴的音量比较小,只适合三五知音促膝而奏,如果搬到大舞台上,加上一堆扩音器材,就会完全丧失了琴的韵味,听者体会不到那种微妙的弦上之音。于是,古琴拒绝了彩灯绚烂的舞台,也失去了许多被人们认识的机会。
还有,古琴的记谱与五线谱和简谱不一样,是一种手法文字谱,只能记录下比较繁复和精细的指法,不能反映出旋律、音高等因素。所以自古学琴者,主要还是靠老师的口传心授,一旦传授中断了,古琴弹奏就很难再重现了。鉴于琴语还原的难度,加上过去有没有录音器材用以记录,现在能完整复原的古谱已经很少,这于古琴的保护和传承也是一大难题。
除了古琴自身的原因之外,社会的动荡变革也造成了古琴艺术的衰落。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代潮流巨变,中国兴起了许多新式的学堂,开授以西方音乐为主的课程,西方音乐文明成为主流,严重冲击着中国传统的音乐,本来就曲高和寡的古琴艺术更是备受冷落。
而后,中国经历了数番战乱,琴人们颠沛流离,连基本生活都不能得到保证,更不要说静下心来弹奏古琴,发展古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