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 一共 10 级。 战国时期盛行于“秦” 地, 司马迁的《史记》 所记载《李斯列传. 谏逐客书》 中所引资料, 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李斯《谏逐客书中》 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 “夫击瓮, 叩缶、 弹筝、 搏髀, 而歌呜呜快耳者。 真秦之声也。 郑卫桑间, 韶虞、 武象者, 异国之乐也。 也有说法为, 筝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 用于竖着挥起打人。 还有一句古话叫“筝横为乐, 立地成兵” 。 后来在上面加上琴弦, 拨动时发现悦耳动听, 于是发展成乐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 兵器也越来越轻便, 筝这种体形庞大、 质量不轻的兵器就被遗弃了。 所以眼下...
古筝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 一共 10 级。 战国时期盛行于“秦” 地, 司马迁的《史记》 所记载《李斯列传. 谏逐客书》 中所引资料, 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李斯《谏逐客书中》 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 “夫击瓮, 叩缶、 弹筝、 搏髀, 而歌呜呜快耳者。 真秦之声也。 郑卫桑间, 韶虞、 武象者, 异国之乐也。 也有说法为, 筝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 用于竖着挥起打人。 还有一句古话叫“筝横为乐, 立地成兵” 。 后来在上面加上琴弦, 拨动时发现悦耳动听, 于是发展成乐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 兵器也越来越轻便, 筝这种体形庞大、 质量不轻的兵器就被遗弃了。 所以眼下人们见到的筝都是以乐器的形式出现的, 形态优美, 并附有装饰。 古筝的统一规格为: 1. 63 米, 21 弦。 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 框架为白松, 筝首、 尾、 四周侧板有红木、 老红木(缅酸枝) 、 金丝楠木、 紫檀等名贵木材, 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 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 以老红木、 紫檀、 金丝楠木为佳。 早期到近代也有过 12、 13、 18、 23、25 弦等, 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 筝的新种类还有“蝶式筝” 、 “转调筝” 等。 面板 一台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 面板以阳面中段为最佳, 阳面是指整株桐木置于水中, 露出水面的一面为阳面, 去头斩尾为中段, 一般以 9-12 年树龄的桐木为最佳, 尤以河南兰考的桐木为最佳, 沙土地, 木质疏松, 利于音质的传导。 琴弦 专业演奏古筝的面板以通纹为最佳, 中音区纹理间距 5-9 厘米, 高音与低音区间距1. 5-2. 5 厘米为最佳, 面板厚度高中低音的厚度一般为 9mm、 11mm、 10mm, 眼下面板大多数采用弦切工艺。 早期的琴弦以马尾、 鹿筋为原料, 到了当下这段时期以尼龙钢丝弦为主流, 增加了 音量, 也提高了韵味, 琴弦以德国进口钢丝为主,含碳量均匀, 寿命长, 手感好, 以五音不全牌、宝泉牌、 敦煌牌为代表, 较受专业人士欢迎。 筝码 一般来说红木古筝配套红木筝码, 楠木古筝配套鸡翅木筝码, 紫檀古筝配套紫檀筝码,亦有说法以色木为筝码最佳材料, 但是尚未有定论, 筝码要求纹理垂直向下为最佳, 上嵌牛骨, 搁弦槽一般为对应琴弦的 1/3 深度为最佳 演凑技巧 古筝(Chinese zither) 传统的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 食、 中、 无名四指拨弦, 演奏出旋律、 掌握节奏, 左手演奏法还有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 控制弦音的变化, 以调整音高, 完善旋律。 筝的指法颇多, 右手有勾、 托、 劈、 挑、抹、 剔、 打、 摇、 撮等, 左手有按、 滑、 揉、 颤等。 古筝的传统演奏手法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