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改编自著名小提琴协奏曲。作者以中国越剧的唱腔为素材,按照戏剧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 化蝶的情感与意境,表现了这对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与反抗,最后化蝶的场景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与理想。
拥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古筝演绎的《梁祝》,完全不同于西方小提琴的优雅,在音乐的背后,仿佛可以感受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流传了千年的经典更放光彩。特别是在每次的扫弦时会不知不觉的浑身一惊,这样的感受已经超出了语言所能描述的范围,希望在欣赏的过程中能遇到知音。
王中山的古筝演奏技法,娴熟、飘逸洒脱,音色柔美而亮丽,音乐表现细腻、传神、无论是韵味独特的传统筝曲或者技巧复杂的各类现代筝曲,均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原曲风貌。
即使是某些目前几乎尚无人有能力涉足的用现代技法创作的高难度筝曲,也是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无不显示出其精湛的技艺和上乘的功力。
在古筝演奏方面王中山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音乐表现细腻、传神,音色柔美而亮丽,善于用情绪化的音乐语言表达理性化的思维。崇尚“筝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筝学理念。曾获“国际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大赛”古筝第一名。他举重若轻的弹奏技巧、飘逸洒脱的“王者风范”令人瞩目,被誉为“筝坛圣手”,中国古筝艺术领军人物。
在古筝技法开拓方面他有许多新的创意并付诸实践。如在古筝上开拓性地双手内戴义甲进行演奏;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了轮指技法;创新了多指摇和左手摇指等演奏技巧,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古筝演奏体系。目前,这些新的演奏形式在中国音乐艺术院校的古筝专业中已经得到广泛推广,令古筝面貌焕然一新。
在古筝创作方面成绩突出,部分作品被列为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古筝专业的教学曲目,以及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等考级机构的高级曲目。他是中国权威的民族器乐大赛如:中国音协主办的“金钟奖”、文化部主办的“文华奖”、中央电视台主办的“CCTV民乐大赛”的常任评委,也是唯一作品获邀作为这些权威赛事规定曲目的古筝艺术家。
在古筝教学方面成果显著,其学生多人在国内及国际顶级专业比赛中获得大奖。是国内三大民乐大赛获金奖最多的指导教师。培养出的学生已成为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等国家级艺术院团的教师和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