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崩了!”近些年钢琴市场陷入持续性寒冬,仅2024年就有至少7000家琴行倒闭,加上前些年倒闭的琴行,这些加起来少说也有3万家了。
钢琴市场的持续性寒冬,也引发了上游钢琴厂家的动荡,不少厂家开始转型做家具;上游的行业巨头珠江钢琴,也在2024年因此亏损了2.36亿元。钢琴市场为何会落到如今这般模样?钢琴行业还有救吗?
早在明万历10年(1582年),钢琴便已经传入中国,不过当时的钢琴还是皇室专属的乐器,普通人根本就接触不到这种西洋乐器。
到了清同治九年(1870年),英国商人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西洋乐器谋得利琴行,钢琴这种西洋乐器,普通人才得以见识到。不过钢琴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人才能学习的乐器。
到了1905年,留洋的爱国志士回国后,新式学堂的建立,不少儿童都开始有机会接触到钢琴;此后钢琴一直活跃在中国发展的各个时期,不过钢琴仍是只有少数人才有机会接触的乐器。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居民对钢琴的认识都只停留在很浅层的那一面,普通家庭也支撑不起孩子学习钢琴的费用。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新中国的生产力迅速发展,全国各地不少地方建设起钢琴厂;人民富起来之后,不少人也有了让自己孩子学习钢琴的想法。
到了2001年,珠江钢琴更是成为首个加入国际钢琴制造商协会的品牌,这让中国钢琴的制造技艺获得了国际的认可。全国的不少地方也开始推行艺术特长生加分的政策。
如果钢琴考级超过九级,那么孩子中考就能直接加10分;这让不少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钢琴辅导班上课。钢琴这个在西方彰显阶级身份的乐器,也成了中国学子升学捷径的硬通货。
不少钢琴老师,靠着那段时期开设的辅导班赚的盆满钵满,钢琴老师也成为了那个年代最令人尊敬的职业之一,不少老师因此过的十分滋润。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朗朗和5岁的小女孩在聚光灯下共同演奏了《星光》,这让不少家庭意识到学好钢琴,真的很吃香,甚至有机会在奥运会的进行表演。
这次风波后不少中产家庭,发了疯似的开始让自己的孩子学习钢琴;中国的琴童在那段时期飙升,2000年那会中国的琴童还不足1000万,到了2017年中国的琴童便飙升至4000万。
中国的钢琴市场也在那段时间蓬勃发展,不少人在那段时期靠着钢琴赚到了不少钱;但随着2018年国家政策的变动,不少省份废除了艺术考级、竞赛证书加分的政策。
钢琴热被泼了一盆冷水,不能给自己家孩子加分的话,那么学钢琴似乎就没有什么用了。还有减负政策的推行,让不少培训机构生源暴减。
2019年,钢琴行业逐渐开始没落,不少买家开始在二手平台上架自己家的钢琴;钢琴从一个香饽饽,逐渐变为一件烫手的山芋。
花高价购买的钢琴,孩子练习几次后就开始在家里吃灰;加分政策的废除,让这些家长更没有什么心思逼自己的孩子学习钢琴,家里的钢琴之后低价出售来回一些本;不过这些二手钢琴并没有那么容易脱手。
一场疫情的到来,让钢琴行业的情况雪上加霜;很多琴行因为这场疫情被迫倒闭,那些存活下来的琴行也变得举步维艰。
经历了这么一场疫情后,人民的消费意愿并不高,很多家庭不再愿意为自己的孩子报钢琴辅导班,那些买起钢琴的家庭,会请专门的家庭教师。
随着来琴行报班的人数越来越少,各大琴行为了争抢生源,开始更卖力的宣传;也开始尝试降低课时费,吸引更多的人来报名。
但就算如此,疫情过后人们学习钢琴的意愿并不高,很多琴行坚持不住就倒闭了。这种琴行倒闭的现象并不是个例,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开始出现这种情况。
钢琴下游的衰落,势必会影响到上游的生产商;没人报名钢琴辅导班,学习钢琴的家庭也减少了,那些愿意购买钢琴的家庭也相应的减少。
很多钢琴厂商生产的钢琴积压到仓库,他们需要付的场地费可是一点都没减少,还有要给员工开的工资,生产钢琴时购买的原材料等等,这些都没少。
珠江钢琴这个行业巨头,在2024年的年度收益,更是亏损了2.36亿元。生产的钢琴卖不出来,愿意给孩子报钢琴辅导班的家长越来越少,教培行业的监管收紧,考试政策变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珠江钢琴利润的持续下滑。
尽管珠江钢琴也尝试过转型,但是目前仍未能取得很好的成效。国内很多其他的钢琴厂商,也在这个阵痛期尝试转型,一些撑不住的厂家最后只能无奈倒闭。
看到钢琴行业如今的现状,一些人可能会好奇,如今的钢琴行业还有救吗?按目前的情况来看,钢琴行业没救。这场寒冬还会一直持续,具体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谁也不清楚。
除了钢琴行业其他行业什么情况,大家心里也清楚;钢琴行业的辉煌很难再次重现,只能寄希望于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