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身为全国最高学府教授的赵冬梅老师,竟然有个初中辍学的儿子,更让人惊讶的是,赵老师是支持儿子辍学的。
而她的儿子也在无忧无虑中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没有上过学前班,也没有私下补过课。
没想到,老师却满脸讥讽地对她说:“你知道我们班其他同学都考了多少分吗?”
赵老师这才知道,这次考试大部分同学都是95分以上,只有一个吊车尾考了80几分。
但在这个过程中,赵老师却意外发现,尽管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但却并非一无是处:
还有一段时间,儿子突发奇想,准备自己做裤子,于是买来了服装学院的教材,自学了打版、制版。
“原来,我只认得读书这一条路,但当我开始接纳儿子后,我的世界也被打开了。”
是啊,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孩子是有差距的,有的孩子能够名列前茅,而有的孩子却无能为力。
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中,可能会有一个不太懂数学的艺术家,会有一个化学总是不及格的音乐家,还会有一个身体素质比英文成绩好太多的运动员。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要做的,就是看见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为他开辟那个独属于自己的赛道。
妈妈是大学教授,爸爸是公务员,但儿子却没有继承两口子的优良基因,不仅学习上没有天分,还总是闯祸。
有一回,儿子到了一家新的幼儿园,却将尿撒在了小朋友的饭碗里,爸爸知道后气急了,把儿子拴在客厅。
望着难得安静下来的儿子,妈妈泪流满面地说:“江江,原来你安静得下来。我早说过,我的儿子是不被这个世界理解的天才!”
看到妈妈晚上躺在床上看书,看困了想睡觉,可又不得不起来关灯后,儿子用一个星期帮她改装了一个灯具遥控器。
但妈妈却依旧没有放弃儿子,努力帮他寻找出路,最终,儿子答应了去职业高中学习汽车修理。
儿子从学校里的“吊车尾”成了职高的“汽车神童”,毕业后,还自己开了一家汽修店,从此自食其力。
一开始,她也格外头疼儿子的情况,但后来,她意识到,儿子英语、语文虽然常常不及格,但理科却总能考满分。
让人没想到的是,三年后,龚正竟然以数学满分、总分562分,全省第二的好成绩被浙江理工大学录取。
很多时候,错的并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把成绩、分数当成了衡量孩子唯一的标尺。
看见孩子的天赋,同时接纳他不够好的那一面,我们的孩子才能变成自己想成为、能成为的最美好的样子。
看到儿子的字写得不好,她不会急吼吼地批评,而是鼓励儿子:“不错,都能写到格子里去啦。”
课余时间,儿子忙着编程、剪视频,她也不会阻止儿子,得知儿子梦想成为UP主或程序员后,更是尽可能地为儿子提供支持。
在她的支持和帮助下,儿子不仅成了学校里的商业小能手,创办了自己的出版社。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而好的家长,就像好的园丁一样,能够发现和尊重孩子的特质,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发现孙子在游泳方面有天赋后,爷爷就力所能及地支持他,不管是下大雨、还是刮狂风,只要潘展乐要去游泳,他就风雨无阻地送。
不是非要把一棵小草培养成参天大树。而是要把一棵小草培养成一棵美好的小草,一棵健康的小草。”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循孩子的天性,看见他们的独特之处,通过规划和托举让孩子站上舞台的中央。
所以,不要担心你家的苹果熟得比别人家晚,那说明你家的苹果要比别人家的都甜。
如果孩子在成绩上没有开花结果,那说明孩子要成为一个松柏之才,你要有那个心态,要有一个耐心。
也许有的孩子在一条路上耕耘了许久,始终没有进展,但换一条路,他却能够一遇风云便化龙。
“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
直到有一天,化学老师看到了他做事一丝不苟的特质,觉得他很适合做化学实验,建议他学化学。
就这样从文学领域的“庸才”一下子变成了化学方面公认的“高材生”,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当我们不再因为孩子的缓慢、落后而责备他、训斥他,反而能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
相信孩子,静等花开。如果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那也许他是一棵参天大树,为你遮风避雨。”
少一点焦虑,少一点控制,毕竟,每个人都只能活一次,让我们的孩子看自己喜欢的风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样,哪怕孩子没能成为人中翘楚、社会精英,相信他也依旧可以健康、自信、顺遂地度过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