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由中国、瑞典两国艺术家共同参与的“大地之声”城市公共艺术创作艺术活动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此次活动是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总院专业总工程师钟律及其团队策划主导的项目,旨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艺术表达。这一创新项目不仅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关注,而且成为中瑞艺术交流与环保共识的生动展现。
活动现场,钟律首先介绍了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武胜路绿地的《大地之声》公共艺术作品。该作品是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城市更新项目的一部分,旨在通过艺术的力量为公共空间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互联网数字技术实现声音与艺术的传递,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能性。钟律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件作品,让观众感受大地的呼吸,聆听上海与斯德哥尔摩两地自然界的声音,让‘公园城市’对话‘森林王国’,从而唤起人们对全球环境保护的意识。”
上海民生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顾佳作为活动组织方之一,强调了艺术与自然对话的重要性,以及上海民生艺术基金会在自然艺术教育中的责任。她表示,艺术教育是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民生美术馆致力于通过艺术项目提升公众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尊重。
多位上海专家团队成员通过视频发言,分享了《大地之声》的创作过程和背后的思考。郭健康、李政钟、冯琤敏、龙慧等分别从科普教育、数字艺术、空间工艺、传媒视角的角度为观众揭示了作品背后的深意。
在声音与艺术表演环节,瑞典艺术家Roman Gens和Maria Nordso Lundberg带来了充满瑞典风格的空灵之声,将观众彷佛带入了一个静谧而深远的北欧森林,置身于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之中。旅瑞雕塑艺术家张时飞的即兴造型艺术创作与声音表演相得益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享受。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磊带来了12幅“四季”系列水彩作品。他表示,自己的艺术创作不拘泥于特定的方法和材料,重要的是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他的作品以中国诗句命名,在抽象图像中蕴含着强烈的文学性和音乐性。这次他带来的“倾听大地的声音”系列作品,通过树影折光、山河大地、四季万象、宇宙浩瀚等元素,表达了心灵对大地的呼唤和思想与思想的交融。
在艺术现场,观众们不仅聆听了来自中国和瑞典的声音,观赏了绘画与雕塑艺术,还在李磊的艺术导读启发下,激发了对自然和环保的艺术创想。他们在既有作品上进行二次创作,体验了艺术创作的乐趣。这些包括鸟鸣、风声、水声等自然元素,以及城市的喧嚣和人们对话的声音,共同构成了一幅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图景。
制作人高剑平表示,希望通过艺术的形式让更多人关注城市的声音,从而思考我们与城市的关系。影像艺术家魏学超则用镜头记录下了艺术现场的美好瞬间,整个视频影像将作为艺术项目的珍贵文献。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