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66岁的英国钢琴家凯瑟琳·斯托特(Kathryn Stott)是当今最受欢迎的钢琴家和室内乐演奏家之一。在她的音乐生涯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她和大提琴家马友友将近40年的默契合作关系。
他们偶然认识于1978年,从1985年开始以钢琴与大提琴二重奏组合的形式合作演出并录制唱片。其中《探戈灵魂》与《情迷巴西》分别拿下了1999年和2004年的“格莱美「最佳古典跨界专辑」奖”。
2023年凯瑟琳在个人官网宣布:将于2024年年底告别舞台,不再公开演出。而在她退休前正在进行的全球告别巡演中,她还有一个心愿——和认识多年却一直无缘同台的大提琴家秦立巍合作一场音乐会。
于是,两位音乐家很快定下了2024年的巡演计划,一共三站,从新加坡开始,再到成都,最后在上海收官,共同带来四首大提琴的经典名作。
凯瑟琳擅长演绎英法古典作品,对当代音乐、探戈音乐也有着独到的诠释。她不仅在钢琴协奏曲与独奏领域游刃有余,更在室内乐合作中展现出卓越的默契和才华。
凯瑟琳与马友友合作演出和录音已有30多年,他们经常一起在欧洲、美国、南美和远东地区巡演。
2015年为庆贺友情合作30周年发行了专辑《生命之歌》,收录了两位挚爱的乐曲,以此诠释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相同的乐曲带来的不同感受;2020年,她策划了他们的专辑《安慰与希望之歌》,选曲横跨古今中外全球五大洲,将跨界精神展现到极致。
在凯瑟琳宣布告别舞台之后,她的一系列告别演出也包括了与马友友的一轮巡演,这或许是这对老搭档最后在一起的演出了。
秦立巍多年前在曼彻斯特求学时和凯瑟琳相识,此后两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友谊。去年7月,秦立巍作为室内乐轮的嘉宾演奏家参与了悉尼国际钢琴比赛,而凯瑟琳则是此次比赛的评委之一。两位音乐家的再度相见,一拍即合,敲定了来年的巡演计划。
“凯瑟琳说,她马上要退休了,在退休之前希望和我进行一次巡演。我听到她的想法,当然非常开心,马上就答应了。”秦立巍回忆道。
而在凯瑟琳看来,“秦立巍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大提琴家之一,他是那种你一听到就想和他合作的音乐家。而我也很快要退休了,再不合作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凯瑟琳与秦立巍的此次巡演在国内仅两站,分别是9月2日成都站与9月5日上海站。巡演的曲目共四首:
舒曼原为单簧管与钢琴而作的《幻想小品》被改编成大提琴演奏,弦乐细腻地揉弦与琴键富有张力地敲击相辅相成,更加凸显乐曲丰沛的情感流露;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小奏鸣曲》是较少上演曲目,与《幻想小品》无论是音乐风格还是创作手法都大相径庭,从中可以窥探从19世纪到20世纪创作技法的更迭;而两部分量十足的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则将体现两位音乐家如何诠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两位代表作曲家——勃拉姆斯和拉赫玛尼诺夫对“浪漫”的理解。
四首曲目都是大提琴领域的经典名作,而且钢琴部分也相当吃重,足以让我们领略凯瑟琳作为当代最伟大室内乐钢琴家的风采。
出生于音乐世家的秦立巍,尽管从小习琴,却并未一直走在音乐的道路上。年少成名的他9岁入读上海音乐学院附小,13岁获得全国大提琴比赛第一名,还曾获得澳洲全国大提琴比赛第一名,并与墨尔本交响乐团合作。大学选择专业时,他做出了一个勇敢而大胆的决定——进入墨尔本大学学习金融专业,并在此后以全额奖学金前往英国北方皇家音乐学院继续学习音乐,并下定决定以古典音乐作为终身事业。“直到大学毕业后,我才决定走上职业道路。”
秦立巍在英国的学习是以延后商科学业为代价的。他给了自己四年时间,并设定了一个“四年计划”:第一年加紧练习,第二年在国内比赛获胜,第三年参加国际比赛,最后一年计划签约经纪公司。如果没有成功,就回到商科专业继续学习。
秦立巍最终如愿完成了自己所有的目标。23岁,他获得了第十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大提琴银奖,成为近70年来中国大提琴家在该项比赛中所获的最高奖项,又在此后赢得了著名的瑙姆堡国际大提琴比赛金奖。25岁,他成为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并以备受欢迎的独奏家和教授的角色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留声机》杂志评价秦立巍是“一个时尚且敏感的表演者,对音乐投以无与伦比的专注”;称其演奏“拥有柔美至极的音色、完美无瑕的音准和钢铁般的技巧”。秦立巍最终用自己的演奏,征服了全世界。他既是一位杰出的独奏家,也是一位相当优秀的室内乐演奏家,与丹尼尔·霍普、今井信子、米沙·麦斯基、大卫·芬科、吴菡、弗拉基米尔·门德尔松、皮特·弗兰克尔等世界知名演奏家都有过合作。作为创始成员,秦立巍与吕思清、宁峰、孙颖迪在美杰三重奏、龙四重奏都有过频繁的合作。
凯瑟琳·斯托特是国际公认的英国最多才多艺、最富想象力的音乐家之一,也是当今最受欢迎的钢琴家之一。除了作为独奏家出现在主要的国际音乐舞台上,她还是最受欢迎的室内乐演奏家,并经常与世界顶尖的器乐演奏家合作。凯瑟琳还策划和领导了众多独具特色的音乐会系列和音乐节,并录制了大量优秀的唱片。
她出生于兰开夏郡,曾就读于耶胡迪·梅纽因学校和皇家音乐学院,并在 1978 年利兹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她的老师包括纳迪娅·布朗热(Nadia Boulanger)、弗拉多·佩勒穆特(Vlado Perlemuter)和肯德尔·泰勒(Kendall Taylor)。除了繁忙的演奏生涯外,她还是曼彻斯特皇家北方音乐学院的教授,并热衷培养年轻音乐家,让他们在创作世界中发挥潜能。
凯瑟琳与马友友合作演出和录音已有 30 多年,他们经常一起在欧洲、美国、南美和远东地区巡演。2020 年,她策划了他们的专辑《安慰与希望之歌》,以音乐回应大流行病的影响。她与众多表演者建立了共同的音乐兴趣,并一直乐于与其他音乐家合作。她是探戈和其他拉丁舞曲的杰出演绎者,这体现在她与南美音乐家合作录制的获得格莱美奖的唱片《探戈之魂》及其后续专辑《Obrigado Brazil》中。在录音室里,她录制了大量兼收并蓄的作品,包括协奏曲和独奏曲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为 Hyperion 录制的《福雷独奏曲全集》,以及与英国广播公司爱乐乐团合作为 Chandos 录制的《卡巴列夫斯基协奏曲全集》。
凯瑟琳-斯托特是多个大型音乐节和系列音乐会的艺术策划人。在曼彻斯特桥水音乐厅举行的“钢琴 2000” 和 “钢琴 2003”奠定了她作为出色的节目策划人的声誉;继早前的 “福雷与法国的联系”之后,她又被法国政府任命为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2009 年至 2014 年,她担任曼彻斯特室内音乐会协会的艺术总监,并在 2010 年和 2011 年担任锡耶纳 Terra di Siena Incontri 的客座艺术总监。凯瑟琳曾为利兹国际音乐会(Leeds International Concerts)、谢菲尔德圆形音乐会(Sheffields Music in the Round)和利物浦皇家爱乐乐团(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策划系列音乐会。从 2018 年到 2021 年,凯瑟琳一直担任澳大利亚室内音乐节的艺术总监,每年为音乐节编排 100 多部作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